教师师德修养经验交流
推荐阅读:教育需要师爱,没有师爱的教育是不存在的。高尔基曾说过:“谁不爱孩子,孩子就不爱他,只有爱孩子的人,才能教育孩子。” 在学生们的心中,一个富于爱心的老师远比一个知识渊博的老师更具老师的魅力。大量事实表明:学生对有爱心的老师他们会自觉尊重教师的劳动……
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,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。现代教育是以人为本,学生受教育的过程实际上是完善人格的过程,因此,教师的首要责任就是用自己的人格力量和师德魅力去感召学生。教师的人格力量主要体现在正确的人生观、价值观、爱国主义情操和敬业精神以及学术品格与风范等方面。教师如何用人格力量和师德魅力感召学生呢?诚然,对学生进行正面思想政治教育是必不可少的,但更需要的是言传身教,为人师表。因为现代教育是 “育人”,而非“制器”,是一种开放式教育,教育任务是在师生广泛的参与、交流与合作中完成的,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是被动、消极地接受教育,而是主动地学习、观察与思考。因此,教师的思想感情、道德情操和学术品格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。教师要求学生为祖国而学,自己必须为祖国而教;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,自己必须率先做到。特殊的职业和特定的环境无不要求我们加强自身师德建设,追求人格完美,重视教师职业的特质修养和个性魅力。
基于以上认识,在教学过程中,一方面我们要以言教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学习目的,树立认真刻苦的学习精神和严格的学习纪律,更主要的是教师要用崇高的职业道德和规范的行为准则要求自己,真正做到以身作则,洁身自好,以德服人,率先垂范,堪称楷模。
托尔斯泰说:“热爱教育事业与热爱学生结合起来是教师应具有的品质。”“捧着一颗心来,不带半根草去,”陶行知先生也如是称颂为师者。中华民族历来有“敬业乐群”、“忠于职守”的传统美德。教师敬业爱岗,就是要敬重自己从事的教育事业,专心致力于教书育人,千方百计将“传道、授业、解惑”的事情办好;就是要热爱自己的学生,引导他们沿着正确的人生轨迹前行。
教育需要师爱,没有师爱的教育是不存在的。高尔基曾说过:“谁不爱孩子,孩子就不爱他,只有爱孩子的人,才能教育孩子。” 在学生们的心中,一个富于爱心的老师远比一个知识渊博的老师更具老师的魅力。大量事实表明:学生对有爱心的老师他们会自觉尊重教师的劳动,十分愿意接近老师,希望与教师合作,把教师看成是父母般的亲人,他们愿意向老师袒露内心世界,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;反之则避而远之,甚至逆反厌恶。因此,在德、智、体、美、劳等各项教育活动中,师爱是基础,是先决条件。同时,爱也是一门艺术,我们必须学会正确的爱的方式,立足于是否有利于学生主体的全面发展。知识的无限性和教学时间的有限性促使我们去关注学生的能力培养、思维发展和人格的塑造,一切本着有利于全体学生身心和谐健康发展的原则,这是对学生真正的爱,是对事业高度负责的表现。
奉献是世世代代进步人类所尊崇的高尚的道德品质、道德行为和道德境界。在教育过程中,具有高度的敬业精神是无私奉献的表现,也是教育成功的关键,更是衡量一位教师素质的重要内容。因此,教师应该对服务对象和所从事的事业无私奉献,甘当“孺子牛”。
现代社会是知识型社会,学习型社会,知识更新日新月异。因此,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,积极参与教育科研,真正掌握教书育人的本领,尤其是必要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。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、分析问题、探索解决问题的新途径、新方法,以广博扎实的业务知识和专业技能吸引学生,以超乎一般的才艺激活学生,以创造性劳动来实现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生的目标,身体力行,以身立教。
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的,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,而在于激励、唤醒、鼓舞。而这一切都基于教师的楷模形象。因此,教师要优化自身形象,从树立“以德立教、率先垂范、严于律己、无私奉献”的教师形象入手,把外树形象与内强素质结合起来,以良好的师风师德感召和熏陶学生,提高教育人的可信性;要在行为、气质、素养甚至仪表上都应提高文明程度,特别要培养对学生的爱心;还要转变教育观念,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服务意识,创造出尊重、信任、宽容、友爱的新型的师生关系。
上一篇:城市征地拆迁安置典型经验材料
下一篇:经济责任审计促进干部履职经验交流
关键字Tags:修养,教师,学生,教育,老师,孩子,